皮雕艺术及其技法探索(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笔着在多年雕刻与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了皮雕工艺的基本程序。皮雕的基本工艺从设计图纸起,就与其他的工艺有所不同。皮雕设计图纸分设计图和工艺
笔着在多年雕刻与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了皮雕工艺的基本程序。皮雕的基本工艺从设计图纸起,就与其他的工艺有所不同。皮雕设计图纸分设计图和工艺图两部分,首先根据构思完成设计图,设计图需要把形状、尺寸、精度、明暗、色彩以及最终需要达到的效果完整的表达清楚;然后根据设计图完成工艺图,皮雕的工艺图按制作方法主要是指拷贝图和裁剪纸板,拷贝图只需要拷贝出设计图里图案的主要线条,裁剪纸板是根据设计图设计好的形状与尺寸选择硬纸板剪刻。然后选择大小、厚度及韧性适宜的牛皮附上裁剪纸板依据纸板开始裁剪,牛皮具有多孔性组织和独特的表面纹路,且外形不整齐、物性不一致,并多有瑕疵,裁剪时要根据所选皮革的特点及形状,在尽量减少浪费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裁剪刀,裁剪时还要注意刀线的流畅和转折。接着软化皮面,用海棉沾水均匀涂抹于牛皮表面,皮子加水润湿后即会变软,润湿后的皮革延展性、可塑性变强,但润湿度不一样延展性和可塑性也不一样,所以皮革要均匀润湿。之后是拷贝图纸,必须将拷贝图在皮面上固定好,以防止走形和叠线,固定好后用圆头铁笔将图案纹样转画到湿润的皮革上,方便于线条纹样的刻画。通常修饰线条或需用到刻印工具的部分,不需要再转绘图案过程中画出。图案拷贝好后再次润湿皮革,然后根据设计图使用旋转刻刀雕刻图案,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雕刻刀法的应用,雕功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成败。用旋转刻刀雕刻好图案后,还需要用敲打工具敲打出立体感及背景印花,这一步也很关键,敲打工具的选择,敲打力度及敲打方式的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图案用敲打工具敲出浮雕效果后还需要再次用旋转刻刀雕刻装饰线条,对图案进行再次的修饰。图案雕刻完成后根据设计需要加水或加软化剂软化后塑型,塑型后将作品放置于阴凉处慢慢阴干。塑好型后作品依设计选用合适的染料进行染色。最后做皮面整理,主要是对皮革做防染、硬化或软化、上光、背面处理、打蜡等。
在这皮雕工艺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善用各种工具,又不为固定工具所限,尝试各种不同的技法和表现方式,现重点将所做的一些尝试摘录整理呈现给大家,以供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一、敲打方式的拓展
皮雕作品在雕刻完成后需要经过敲打来加强皮雕作品的立体效果和肌理,皮革在加水湿润后有很强的可塑性,使用不同的工具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敲打会留下不同的敲痕,造成不同的效果。在创作的过程中笔者在使用固定的敲打工具的同时,尽量尝试各种可能,尝试使用过针、钉子、木棒、铁器、圆规、打磨器、木槌边缘等对皮革进行敲打时,有时也达到意想不到的质感和肌理。但这种尝试还远远不够,以后还需努力。
二、塑形方式的拓展
以往皮革的塑形方式主要使用模具实施立体加工,最常用到的就是凹凸模具的模压加工方法。具体地讲,就是根据设计先确定立体图样,制成具有符合该图样的凹凸的雄模和雌模的模具。然后,在上述雄模和雌模的模具之间夹持皮革,并向模具施加压力,这样皮革在模具的辅助加压下变形,从而实施立体塑形。这种塑形必须逐次准备符合图样的模具,制作费用昂贵,而且制作工序复杂。
为找到更方便更简化更经济的塑形方式,作者尝试了很多材料和方法,后来发现用黄胶泥做底来塑形效果很好。塑形时首先准备好柔软的黄胶泥,将黄胶泥置于容器中整理好,然后在黄胶泥上铺盖一层塑料,以免弄脏皮革,接着将裁剪雕刻好的皮革过水软化后,放在湿润的黄胶泥上,根据事先规划好的造型,通过挤、压、按等方式塑造形体,这时柔软的皮革和皮革下的泥巴,听话地任由你摆布了,直至塑好形,最后晾到一边让作品慢慢阴干,一般两天左右就干透了,干透后取出在背面涂上硬化剂,一件作品就成形了。
三、染色方式的拓展
一般皮雕作品常用的染料为盐基性、含金性、酒精性、油性等皮革专用染料。作者在皮雕创作的过程中,尝试把珠光颜料应用皮雕。珠光颜料横断面具有类似于珍珠的物理结构,内核是低光学折射率的云母,包裹在外层的是高折射率的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钛或氧化铁等,在理想状况下应用,珠光颜料均匀地分散于涂层里,而且平行于物质表面形成多层分布,同在珍珠中一样,入射光线会通过多重反射,干涉体现出珠光效果。而且珠光粉无毒、无害、无副作用、耐高温、耐光照、耐酸碱、不变色、不迁移、不导电。在对作品进行染色时,先在皮革上油染咖啡色皮革染料,放置一段时间让染料渗透到皮革中,之后用干毛巾擦拭皮革,然后在透明树脂中添加适量珠光粉后再加入联合剂搅拌均匀,之后使用小楷笔和手指直接涂抹上色,色彩因涂抹的薄厚不一样而产生不一样的透感,可叠加涂抹产生富丽堂皇的感觉。
文章来源:《中国皮革》 网址: http://www.zgpgzz.cn/qikandaodu/2021/0421/503.html
上一篇:环保理念下旧皮革在女性服饰上的应用刍议
下一篇:古代中西方鞋履的设计比较